药名品牌 | 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 |
适用症状 | 本品适用于伴有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
成分原料 | 本品主要成份为甘草酸二铵。化学名称:20β羧基-11-氧代正齐墩果烷-12-烯-3β基-2-o-β-d-葡萄吡喃糖苷醛酸基-α-d-葡萄吡喃糖苷醛酸二铵盐。 |
规格包装 | 50mg*24粒/盒 |
生产厂家 |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用法说明 | 口服,一次150mg(一次3粒),一日3次。 |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甘草酸二铵胶囊
商品名称: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
英文名称:diammoniumglycyrrhizinatecapsules
【成 份】
分子式:c42h68n2o16
分子量:857.01
【药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甘草酸二铵。化学名称:20β羧基-11-氧代正齐墩果烷-12-烯-3β基-2-o-β-d-葡萄吡喃糖苷醛酸基-α-d-葡萄吡喃糖苷醛酸二铵盐。
【主要作用/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伴有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性 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含白色粉末。
【用量用法】口服,一次150mg(一次3粒),一日3次。
【规格包装】50mg*24s(甘利欣)
【禁忌使用】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血压、心衰、肾衰竭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主要有纳差、恶心、呕吐、腹胀,以及皮肤瘙痒、荨麻疹、口干和浮肿,心脑血管系统有头痛、头晕、胸闷、心悸及血压增高,以上症状一般较轻,不必停药。
【儿童用药】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血压、血清钾、钠浓度,如出现高血压、血钠潴留、低钾血等情况应停药或适当减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不宜使用。
【老年患者用药】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物过量】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物相互作用】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后从胃肠道吸收,其生物利用度不受胃肠道食物影响,本品具有肠肝循环,其体内过程复杂,给药后8~1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该药及其代谢产物与蛋白结合力强,且其结合率受血浆蛋白的浓度影响,故血药浓度变化与肠肝循环和蛋白结合有密切关系。约70%通过胆汁从粪便中排出,20%从呼吸道以二氧化碳形式排出,尿中原形排出约为2%。
【药理毒理】本品是中药甘草有效成分的第三代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该药在化学结构上与醛固酮的类固醇环相似,可阻碍可的松与醛固酮的灭活,从而发挥类固醇样作用,但无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包装型号】每粒50mg,每盒装24s。
【贮藏方式】密封,干燥处保存。
【执行标准】ws1-(x-416)-2003z
【有 效 期】24月
【生产厂家】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40191
甘草酸二铵胶囊有什么药代动力学及药理毒理作用?:甘草酸二铵胶囊所产生的药代动力学是:本品口服后从胃肠道吸收,其生物利用度不受胃肠道食物影响,本品具有肠肝循环,其体内过程复杂,给药后8~1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甘草酸二铵胶囊的性状是会如何呢?:甘草酸二铵胶囊主要成份为甘草酸二铵。化学名称:20β羧基-11-氧代正齐墩果烷-12-烯-3β基-2-O-β-D-葡萄吡喃糖苷醛酸基-α-D-葡萄吡喃糖苷醛酸二铵盐。分子式:C42H68N2O16。分子量:857.0...
甘草酸二铵胶囊的药代动力学有什么内容呢?:甘草酸二铵胶囊适用于伴有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甘草酸二铵胶囊的特点是什么呢?: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为胶囊剂,内含白色粉末。每粒50mg,每盒装24s。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0940191。产自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那么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的特点是什么呢?
甘草酸二铵胶囊可以长期服用?:甘草酸二铵胶囊在乙肝治疗中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非是根本性的治疗措施。作为保肝药,甘利欣没有抗肝炎病毒的作用,但可配合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有什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禁忌呢?: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的主要成份为甘草酸二铵。那么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有什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禁忌呢?
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的药理毒理是什么?: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主要成份为甘草酸二铵。为胶囊剂,内含白色粉末。用于口服,一次150mg(一次3粒),一日3次。那么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的药理毒理是什么?
如何应对甘草酸二铵胶囊的不良反应?:甘草酸二铵胶囊在使用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产生胸闷恶心等症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不良反应具体有哪些,以及如何应对。
孕妇禁用甘草酸二铵胶囊吗?:甘草酸二铵胶囊的主要成份为甘草酸二铵。化学名称:20β羧基-11-氧代正齐墩果烷-12-烯-3β基-2-O-β-D-葡萄吡喃糖苷醛酸基-α-D-葡萄吡喃糖苷醛酸二铵盐。
本文链接:http://m.yxk120.com/p/24.html 日期: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