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品牌 |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利华) |
适用症状 | 适应症为1.炎性和退行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青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和脊椎关节炎。脊椎痛性综合征。2.非关节性风湿性病,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3.痛风急性发作。4.创伤后及术后炎症性疼痛如:创伤后,劳损后,牙痛,头痛等;妇科中出现的疼痛或炎症,例如:原发性痛经或附加炎。 5.对耳、鼻、喉的严重痛性感染可作为辅助治疗药,例如:咽扁桃体炎,耳炎。原发疾病可根据一般治疗原则给予适当的治疗。6.对成年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
成分原料 | 本品主要成份为双氯芬酸。 |
规格包装 | 25mg*18s |
生产厂家 | 吉林省利华制药有限公司 |
用法说明 | 作为常规推荐,剂量应根据个体不同作出调整,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内给予最小有效量。药片应完整吞服,以液体送下,不可分割或咀嚼。宜于饭前服用。 成人: 作为常规,最初每日剂量为100-150mg(4片至6片)。对轻度病人或需长期治疗的病人,每日剂量为75-100mg(3片至4片)。通常将每日剂量分2 |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双氯芬酸钠肠溶片
商品名称:双氯芬酸钠肠溶片
英文名称:diclofenacsodiumenteric-coatedtablets
【成 份】
化学名: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钠
分子式:c14h10cl2nnao2
分子量:318.13
【药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双氯芬酸。
【规格包装】25mg*18s
【性 状】本品为双氯芬酸钠肠溶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不良反应】1.胃肠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约见于10%服药者,主要为胃不适、烧灼感、返酸、纳差、恶心等,停药或对症处理即可消失。其中少数可出现溃疡、出血、穿孔;2.神经系统表现有头痛、眩晕、嗜睡、兴奋等;3.引起浮肿、少尿,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轻者停药并相应治疗后可消失;4.其他少见的有血清转氨酶一过性升高,极个别出现黄疸、皮疹、心律失常、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停药后均可恢复。
【用量用法】作为常规推荐,剂量应根据个体不同作出调整,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内给予最小有效量。药片应完整吞服,以液体送下,不可分割或咀嚼。宜于饭前服用。成人:作为常规,最初每日剂量为100-150mg(4片至6片)。对轻度病人或需长期治疗的病人,每日剂量为75-100mg(3片至4片)。通常将每日剂量分2-3次服用。为了减少夜间疼痛和晨僵发生,日间可用片剂治疗,同时睡前使用栓剂作为辅助(每日剂量最高不超过150mg)。对原发性痛经,通常每日剂量需随个体调整,一般为50-150mg(2片至6片),分次服用。最初剂量应是50-100mg(2片至4片),必要时,可在若干个月经周期之内提高剂量达到最大剂量200mg(8片)每日。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开始治疗,并持续数日,治疗方案依症状而定。儿童及青少年:对1岁或1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根据病情,每日服剂量为0.5-2mg/kg体重,分2-3次服。对青少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每日剂量最高可达3mg/kg体重,分次服。最大日剂量为150mg。由于50mg的扶他林?肠溶片剂量较大,因此不建议14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使用,但可以使用25mg的药物。本品不得用于12月以下的婴儿。
【注意事项】1.有肝、肾功能损害或溃疡病史者慎用,尤其是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常规随访检查肝肾功能。2.本品因含钠,对限制钠盐摄入量的病人应慎用。
【禁忌使用】1.对有效成分或任何辅料过敏者。2.活动期胃肠道溃疡,胃出血或穿孔的患者。3妊娠后三个月患者(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4.严重肝,肾或心脏功能衰竭患者(见注意事项)。5.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一样,本品不适用于那些曾因服乙酰水杨酸或其它含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的药物而诱发哮喘、荨麻疹或急性鼻炎的患者。
【老年患者用药】本品可能诱导或加重老年人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服用利尿剂或有细胞外液丢失的老年患者慎用。
【儿童用药】由于50mg的扶他林肠溶片剂量较大,因此不建议14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使用,但可以使用25mg的药物。本品不得用于12个月以下婴儿。
【药物相互作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和/或其他剂型的双氯芬酸存在以下的相互作用。锂制剂:与锂制剂同时使用,双氯芬酸可提高血浆锂剂浓度。应当检测血浆锂剂水平。地高辛:与地高辛同时使用,双氯芬酸可提高血浆地高辛浓度。应当检测血浆地高辛水平。利尿剂和抗高血压药物:与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相似,双氯芬酸与利尿剂和抗高血压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使用时,抗高血压效果可能会降低。因此联合使用时,应当谨慎给药,并定期检查病人血压,尤其是老年病人。患者应予以充分的补水,并且考虑初始联合治疗开始后对肾功能进行监测并且在此后定期检查,尤其是联合使用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因为以上两种药物可增加肾毒性的风险。当与保钾利尿剂联合使用时,可升高血清钾,因此有必要监测血清钾浓度(见注意事项)。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皮质激素:与某些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全身性合并用药时,可能会增加副作用的发生。(见注意事项)。抗凝药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在联合用药时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因此使用时需小心(见注意事项)。虽然临床研究没有发现双氯芬酸对抗凝药物作用有影响,但有个别报道指出,当双氯芬酸与抗凝药物合用时,可增加出血危险性。因此,应该对接受这样治疗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见注意事项)。抗糖尿病药物:临床研究显示,双氯芬酸可以与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联合使用,而不影响临床疗效。但是也有个别报道,在服用双氯芬酸后可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而调整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因此作为联合用药的预防措施,有必要监测血糖水平。甲氨喋呤:在使用甲氨喋呤治疗前后24小时内又服用了非甾体类抗炎药时,甲氨喋呤的血药浓度可能会升高,从而增加毒性。环孢菌素:双氯芬酸,像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一样,由于对肾脏前列腺素的影响,可能增加环孢菌素的肾毒性。因此对接受环孢菌素治疗的患者的使用量应低于不使用者。喹喏酮类抗生素:有个例报道,非甾类抗炎药与喹喏酮类抗生素合用可能产生惊厥。饮酒或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同用时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并有致溃疡的危险。长期与对乙酰氨基酚同用时可增加对肾脏的毒副作用。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同用时,药效不增强,而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出血倾向发生率增高。阿司匹林可降低本品的生物利用度。与维拉帕米、硝苯啶同用时,本品的血药浓度增高。丙磺舒可降低本品的排泄,增加血药浓度,从而增加毒性,故同用时宜减少本品剂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对胎鼠有毒性,但不致畸。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药理毒理】双氯芬酸是一种衍生于苯乙酸类的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环氧化酶活性,从而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前列腺素。同时,它也能促进花生四烯酸与甘油三脂(三酰甘油)结合,降低细胞内游离的花生四烯酸浓度,而间接抑制白三烯的合成。双氯芬酸是非甾体消炎药中作用较强的一种,它对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强于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等。非临床毒理研究:给大鼠口服双氯芬酸钠达每日2mg/kg,长期观察,没有发现肿瘤发生率增加。一项对小鼠二年的研究中,每日用药2mg/kg,也未见到任何肿瘤易发倾向。各种突变研究没有发现双氯芬酸钠诱发基因突变。给大鼠用药每日4mg/kg,雌雄均未发生不育。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大鼠经口ld50为150mg/kg;小鼠经口390mg/kg。
【药物过量】药物过量时应采用下列治疗措施:应尽快采取洗胃和活性炭处理,以阻止其进一步被吸收。对并发症,例如血压过低、肾衰竭、惊厥、胃肠刺激、呼吸抑制,应进行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贮藏方式】密封。
【药代动力学】吸收:当肠溶片通过胃进入小肠之后,其中的双氯芬酸可迅速完全地被吸收。尽管如此,由于本品为肠溶剂型,可能延迟起效时间。用餐时服药,可降低药物吸收速度,但并不减少药物活性物质的吸收量。服用两片(50mg)后,平均2小时即可达到平均峰值血药浓度1.5μg/ml(5μmol/l),其血药浓度与用药剂量呈线性关系。如饭时或饭后服用本药,其通过胃部时间将比饭前服用要慢,但双氯芬酸的吸收量不变。由于药物首次通过肝脏时约有1/2的活性物质被代谢(首过效应),所以口服或直肠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约是非肠道给药同等剂量auc的1/2。给予儿童和成人等价剂量(mg/kg体重)后,其观察到的血药浓度相似。当重复给药时,其药代动力学行为不变。按推荐时间间隔给药,未出现蓄积现象。分布:双氯芬酸的血清蛋白结合率为99.7%,其中主要是与白蛋白结合(99.4%)。计算所得表观分布容积为0.12-0.17l/kg。双氯芬酸可进入滑液,当血浆浓度到达峰值后约2-4小时内测得滑液中浓度最高。药物在滑液中的表观消除半衰期为3-6小时。这意味着,在用药后仅2小时,滑液中活性物质的浓度就已经高于它在血浆中的浓度,并能维持12小时。生物转化:部分原形分子经葡萄糖醛酸化进行生物转化,但主要转化途径为单羟化、多羟化或甲基化反应,产生几种酚酸类代谢产物(3’-羟基,4’-羟基,5’-羟基,4’,5-羟基和3’-羟基-4’-甲氧基-双氯芬酸),然后大部分发生葡萄糖醛酸化。其中两种代谢产物有生物活性,但其活性远小于双氯芬酸。消除:血浆中,双氯芬酸的总清除率为263±56ml/min(平均值±标准差),其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2小时。四种代谢产物(含两种活性代谢物)同样具有短的血浆半衰期为1-3小时。3’-羟基-4’-甲氧基-双氯芬酸有比较长的血浆半衰期。然而,此代谢物实际上没有活性。给药剂量的约60%以原型分子的葡萄糖醛酸化结合物和代谢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后者中的大多数也转化为葡萄糖醛酸化结合物。原形药物的排泄不足1%。剂量的其余部分是以代谢物的形式,通过胆汁排泄到肠道中,从粪便中清除。特殊临床情况下的药代动力学:未观察到药物的吸收、代谢或排泄与年龄有相关性。对已知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按常规剂量治疗时,从单剂量的代谢动力学看,原型药物不会产生蓄积。当肌酐清除率<10ml/min时,计算所得羟基代谢物稳态血浆水平比正常人高出大约4倍,然而这些代谢物最终可以经胆汁被清除。对已知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慢性肝炎,非失代偿性肝硬化),双氯芬酸的代谢动力学和代谢情况与无肝病的患者相同。
【有 效 期】24月
【包装型号】铝塑包装,25mg*18s。
【生产厂家】吉林省利华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5260
本文链接:http://m.yxk120.com/p/229042.html 日期:2025-04-20